记者 路丽华 史俊杰

有这样一群孩子,先天有些不幸,因身体的缺陷从小被亲生家庭遗弃;

但他们又是幸运的,被晋中市儿童福利院抚养,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从此,有了“爸爸妈妈”,有了“家”。

5月15日下午,晋中市儿童福利院“‘5·15’政务公开日”活动以及晋中市儿童福利院首届“筑家梦园 护童成长”家庭开放日活动举行,来自“爱心家庭”“寄养家庭”代表、群众代表、社区工作者、记者、市民政局及市妇联代表等120余名各界人士在市儿童福利院以爱之名,有了一次美好的相遇。

据工作人员介绍,晋中市儿童福利院前身为晋中市福利院,创建于1954年8月,隶属于晋中市民政局。主要承担着全市孤弃儿童的养、治、康、教+社会工作,有效维护孤弃儿童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截至目前,该院共养育孤弃儿童157名,其中集中供养50名、家庭寄养93名、年满18周岁7人、融合期收养7人。院内居住儿童在校就读21人,其中幼儿园5人、小学6人、初中6人、高中3人、特教1人。

“市民政局党组将‘政务公开日’活动地点设在晋中市儿童福利院,就是想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工作的了解,提升儿童福利事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社会参与度。”晋中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张洁介绍,之所以举办晋中市儿童福利院首届“筑家梦园 护童成长”家庭开放日活动,初衷是希望社会家长和孩子走进儿童福利院,了解孤弃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同时,让市儿童福利院“大家庭”的孩子在节假日走入社会的“爱心家庭”,让“大家庭”的孩子能够切身感受到“小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在市儿童福利院,沿着贴满卡通图案的地板,来自社会“爱心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在各个功能房间边走边看边评价,“音律治疗室、启智功能室、多功能图书室、感统训练室……这些‘党’的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很科学的培养”,许多家长对儿童福利院内的功能设置的科学性赞不绝口;“妈妈,这个淘气堡比我们幼儿园里的更漂亮”,来自我市某幼儿园的小朋友乐乐说;“每天上、下午,都有新鲜的水果、点心加餐,这里孩子的营养很好啊”,对于市儿童福利院对孩子们成长中所需营养的科学配置,来自社会的家长和小朋友赞不绝口。

其实,不止硬件和配置,更多暖心的细节体现出市儿童福利院管理的精细化。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避难空间”。每一个楼层都专门开设了“避难空间”,房间门窗不仅具备防火功能,而且用双面贴贴上了“救援标识”,一旦这里发生火灾或其他灾情,外面的救援人员就能通过救援通道直达这里。房间内,安排了防火毯、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并且专门在孩子们可以够得着的高度引进一个水龙头,“如遇火灾等待救援情况时,除了从逃生通道跑出去的人员外,一些因脑瘫等身体原因跑不动的孩子就可以在这里避险,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张洁介绍,开设“避难空间”的创意源自一次防火演习,她发现有一些孩子因身体原因不能及时“逃生”,于是便因“人”而异再造了这样一个空间。

在这里随处走走,我们随时能碰到经过的孩子叫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爸爸”“妈妈”。每每这时,工作人员就会蹲下来一个个抱起孩子们,一切互动自然而亲切。显然,孩子们脱口而出的称呼,是被爱后习惯性的真诚回应。

走着、看着、感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的爱心人士纷纷对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对特殊孩子的大爱表示敬意,并对这里如何牵引党的政策的阳光照进孤弃儿童的心房产生兴趣。为此,市儿童福利院专门举行了一个围桌座谈会,就收养、寄养孤弃儿童的政策,孤弃儿童长大后上学问题和就业安置政策等进行了一一解答。

当场,有5个来自社会的“爱心家庭”表示,愿意在节假日请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到自己的小家庭一起生活,给孩子们融入社会提供家庭温暖。

“我们将始终牢固树立‘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养、治、康、教、安、社’六位一体工作方法,为特殊儿童提供温馨生活、贴心养育和专业康复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播撒到特殊儿童的心间。”张洁对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说,这是决心、也是信心,让更多人看到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充满更多梦想和温暖的生命光彩。